We use cookies to understand how you use our site and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This includes personalizing content and advertising. By continuing to use our site, you accept our use of Cookies, Privacy Policy Term of use.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98 views • March 26, 2018

「獅子山精神」源自早期維港漁民 乘搭古董帆船 聽漁民講「水上人家」的故事

djy.hk
維多利亞海港是位於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因港闊水深,魚產豐富,又有銅鑼灣、筲箕灣等幾個避風塘,實屬天然良港,亦因此香港有「東方之珠」的美譽。 英國人在殖民地期間曾大力發展維港兩岸,使維港一直影響著香港的歷史和文化,同時主導著香港的經濟和旅遊。 文化葫蘆創辦人吳文正: 講到南區、東區…尤其是香港仔、鴨脷洲、筲箕灣,都是傳統漁民聚居的地方。 19世紀初,漁業是香港主要的經濟支柱之一。那時,漁民過著看天吃飯,靠水吃水的捕魚生活。卻也常常與風浪作伴,過著旦夕禍福的日子。 四代漁民梁北新:四、五十年代前漁民的生命是無保障的。一家大小……兩代好,三代好,都在這樣的船裡邊的。我媽媽沒和我爸爸結婚的時候,在澳門,用這種帆船就翻沉了,生命財產都沒有了,剩下我媽媽一個人。所以我們現在形容就叫做「玻璃家庭」。 70-80年代,香港漁業處於巔峰階段,漁船逾萬艘。工業及其他行業亦處騰飛階段。香港亦經歷過多次填海。 建築師雷冠源:其實維港這麼多年來一直都無變過,一直發展都沒變過,你會看到後邊的山呵,整個山脊的景色、綠化,一直都沒變過。 灣仔區議員伍婉婷:我們抗拒不了發展的步伐,但在發展的步伐裡面我們怎麼樣可以拉動到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珍惜我們的地區、故事,珍惜我們傳統的人情味道呢? 文化葫蘆創辦人吳文正:除了獅子山精神,其實漁民的精神都非常之值得嘉許的他們出海打魚 面對好多風浪,承受好多不同的風險其實香港人的精神也都透過這樣的特質:希望迎接不同的感受甚至乎面對不同的環境 都能夠迎勢而解。我希望這個也都是我們香港人好重要的精神價值所在。
Show All
Comment 0